2025车市半年考|小米、比亚迪领衔中国车企市值排行榜 保时捷跌出全球TOP10
2025车市半年考|小米、比亚迪领衔中国车企市值排行榜 保时捷跌出全球TOP10
2025车市半年考|小米、比亚迪领衔中国车企市值排行榜 保时捷跌出全球TOP10财联社7月2日讯(记者 徐昊)2025年上半年全球(quánqiú)市场的风云激荡(jīdàng),在(zài)全球车企市值排行榜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中,中国(zhōngguó)大陆车企以销量与技术双轮驱动市值增长,在全球车企市值五十强中占据17席,并正藉此重塑着行业竞争版图。
截至(jiézhì)北京时间7月1日收盘,财联社记者统计了全球车企市值排名(páimíng)前十位,其中特斯拉、丰田依旧(yījiù)排名第一、第二。不过,在特斯拉即将公布第二季度交付数据之际,摩根大通表达了其看空立场。摩根大通分析师Ryan Brinkman重申其对特斯拉股价115美元的(de)目标价。这一目标价较特斯拉目前(mùqián)的交易水平低逾60%。
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仅(jǐn)实现交付(jiāofù)336,681辆汽车,录得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最差季度表现。由于CEO马斯克的政治观点和市场竞争压力(yālì)的加剧,华尔街普遍预期其季度交付量将再次下滑。
反观(fǎnguān)刚刚完成大热车型小米YU7上市的小米集团,已稳居全球(quánqiú)车企市值排名第三位。
6月(yuè)26日晚(rìwǎn),小米(xiǎomǐ)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正式上市。据小米汽车官方信息,上市18小时,小米 YU7便(biàn)实现锁单24万辆。6月27日开盘后,资本市场对小米的(de)新品发布反应强烈——小米集团开盘即跳涨8%,股价一度突破每股61港元,创下历史新高,市值攀升至1.55万亿港元。
从财务数据看,2025年一季度,小米(xiǎomǐ)集团(jítuán)营收同比增长47%至1113亿元,创下历史最佳财报,其中(qízhōng)汽车业务毛利率环比提升2.8个百分点(bǎifēndiǎn)至23.2%,成为拉动(lādòng)利润增长的第二曲线。而此次YU7的市场表现也远超预期,按每辆YU7平均定金5000元计算,24万锁单量即产生(chǎnshēng)12亿元现金流,直接推动资本市场对小米汽车业务的价值重估。招商证券发布研报表示,“小米汽车产能及盈利能力持续(chíxù)提升,伴随YU7等(děng)车型矩阵进一步完善及生态链的协同效应,看好其跻身全球前五车厂的目标。”
另一家中国车企比亚迪紧随其后,其半年以来(yǐlái)市值飞涨。在刚刚过去的6月,比亚迪销量(xiāoliàng)达到38.26万辆,同比增长12%,再度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jìngzhēnglì)。今年(jīnnián)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售2,145,954辆,同比增长33%。
自今年2月以来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后,又相继发布包括与大疆联合开发的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可(kě)实现最高峰(zuìgāofēng)值(zhí)充电1秒补能1公里的“兆瓦闪充”等(děng)硬核技术。密集的技术和产品投放不断推高其股价(gǔjià),期间,比亚迪A股股价一度超过每股400元,最高达416.98元。
在小米和比亚迪之后,法拉利、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jítuán)、大众集团、通用集团和马鲁蒂铃木分列全球车企市值排名的5-10位,而保时捷(bǎoshíjié)则跌出了前十名。保时捷2025年第一季度(dìyījìdù)业绩表现明显不及市场预期,导致股价接连下挫。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为88.6亿(yì)欧元,较去年同期微降(wēijiàng)1.7%;营业利润仅为7.6亿欧元,同比大幅(dàfú)下滑40.6%;销售回报率也由去年同期的14.2%降至8.6%,创下近年以来的新低(xīndī)。
另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截至2025年7月1日(rì),共有17家(jiā)中国大陆车企(chēqǐ)进入全球车企市值前五十名。值得一提的是,赛力斯和理想汽车作为两家新势力车企,超越(chāoyuè)了(le)传统(chuántǒng)车企上汽集团,分列第16为和第20位。其中,2025年5月23日,赛力斯的市值巅峰达到2382.59亿元,股价也顺应升至145.87元。而另一家与华为(huáwèi)深度绑定的江淮汽车,目前市值也达到了123亿元,其与华为共同打造的百万级旗舰轿车尊界S800自5月30日上市以来,19天内大定突破5,000辆(liàng),上市首月大定突破6,500辆。
瑞银(ruìyín)发布的(de)一份行业报告指出,除具备绝对的成本优势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完善的行业生态系统以及对技术趋势的快速响应帮助中国汽车制造商走在全球创新的前沿。这种智能化领域的创新引领将帮助中国比美国(měiguó)更有可能诞生电动汽车时代的“丰田(fēngtián)”。
(财联社记者(jìzhě) 徐昊)
财联社7月2日讯(记者 徐昊)2025年上半年全球(quánqiú)市场的风云激荡(jīdàng),在(zài)全球车企市值排行榜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中,中国(zhōngguó)大陆车企以销量与技术双轮驱动市值增长,在全球车企市值五十强中占据17席,并正藉此重塑着行业竞争版图。

截至(jiézhì)北京时间7月1日收盘,财联社记者统计了全球车企市值排名(páimíng)前十位,其中特斯拉、丰田依旧(yījiù)排名第一、第二。不过,在特斯拉即将公布第二季度交付数据之际,摩根大通表达了其看空立场。摩根大通分析师Ryan Brinkman重申其对特斯拉股价115美元的(de)目标价。这一目标价较特斯拉目前(mùqián)的交易水平低逾60%。
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仅(jǐn)实现交付(jiāofù)336,681辆汽车,录得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最差季度表现。由于CEO马斯克的政治观点和市场竞争压力(yālì)的加剧,华尔街普遍预期其季度交付量将再次下滑。
反观(fǎnguān)刚刚完成大热车型小米YU7上市的小米集团,已稳居全球(quánqiú)车企市值排名第三位。
6月(yuè)26日晚(rìwǎn),小米(xiǎomǐ)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正式上市。据小米汽车官方信息,上市18小时,小米 YU7便(biàn)实现锁单24万辆。6月27日开盘后,资本市场对小米的(de)新品发布反应强烈——小米集团开盘即跳涨8%,股价一度突破每股61港元,创下历史新高,市值攀升至1.55万亿港元。
从财务数据看,2025年一季度,小米(xiǎomǐ)集团(jítuán)营收同比增长47%至1113亿元,创下历史最佳财报,其中(qízhōng)汽车业务毛利率环比提升2.8个百分点(bǎifēndiǎn)至23.2%,成为拉动(lādòng)利润增长的第二曲线。而此次YU7的市场表现也远超预期,按每辆YU7平均定金5000元计算,24万锁单量即产生(chǎnshēng)12亿元现金流,直接推动资本市场对小米汽车业务的价值重估。招商证券发布研报表示,“小米汽车产能及盈利能力持续(chíxù)提升,伴随YU7等(děng)车型矩阵进一步完善及生态链的协同效应,看好其跻身全球前五车厂的目标。”
另一家中国车企比亚迪紧随其后,其半年以来(yǐlái)市值飞涨。在刚刚过去的6月,比亚迪销量(xiāoliàng)达到38.26万辆,同比增长12%,再度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jìngzhēnglì)。今年(jīnnián)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售2,145,954辆,同比增长33%。
自今年2月以来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后,又相继发布包括与大疆联合开发的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可(kě)实现最高峰(zuìgāofēng)值(zhí)充电1秒补能1公里的“兆瓦闪充”等(děng)硬核技术。密集的技术和产品投放不断推高其股价(gǔjià),期间,比亚迪A股股价一度超过每股400元,最高达416.98元。
在小米和比亚迪之后,法拉利、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jítuán)、大众集团、通用集团和马鲁蒂铃木分列全球车企市值排名的5-10位,而保时捷(bǎoshíjié)则跌出了前十名。保时捷2025年第一季度(dìyījìdù)业绩表现明显不及市场预期,导致股价接连下挫。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为88.6亿(yì)欧元,较去年同期微降(wēijiàng)1.7%;营业利润仅为7.6亿欧元,同比大幅(dàfú)下滑40.6%;销售回报率也由去年同期的14.2%降至8.6%,创下近年以来的新低(xīndī)。
另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截至2025年7月1日(rì),共有17家(jiā)中国大陆车企(chēqǐ)进入全球车企市值前五十名。值得一提的是,赛力斯和理想汽车作为两家新势力车企,超越(chāoyuè)了(le)传统(chuántǒng)车企上汽集团,分列第16为和第20位。其中,2025年5月23日,赛力斯的市值巅峰达到2382.59亿元,股价也顺应升至145.87元。而另一家与华为(huáwèi)深度绑定的江淮汽车,目前市值也达到了123亿元,其与华为共同打造的百万级旗舰轿车尊界S800自5月30日上市以来,19天内大定突破5,000辆(liàng),上市首月大定突破6,500辆。

瑞银(ruìyín)发布的(de)一份行业报告指出,除具备绝对的成本优势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完善的行业生态系统以及对技术趋势的快速响应帮助中国汽车制造商走在全球创新的前沿。这种智能化领域的创新引领将帮助中国比美国(měiguó)更有可能诞生电动汽车时代的“丰田(fēngtián)”。
(财联社记者(jìzhě) 徐昊)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